close

IMG_4100.JPG

2017.04.04

天氣:期待已久的豔陽天,初春溫暖的日光搭配徐徐微風

很久沒有出外踏青了,一切就好像早就計畫好般,無由來的想查詢區間車有停那些站,無由來的腦海閃過「崎頂」的字樣,就這樣子出發了。

IMG_4097.JPG

崎頂車站屬於招呼站,因為沒有大景點所以不會有人來人往的人潮,剛好符合我想要搭個慢慢的區間車來個悠閒的小假期,從中壢搭車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了。招呼站的定義就是不會有站務員,隨著科技的進步刷著悠遊卡真的就能走訪好多地方。

崎頂車站.jpg

不吵鬧的車站會讓人有更多的想像,崎頂車站的幾個角落都讓我覺得好像漫畫裡的場景(但要說到底是哪個漫畫,我是真的也說不上來XD)

IMG_4107.JPGIMG_4108.JPG

(就是這兩處場景讓我覺得好像置身在漫畫裡,或許是因為這裡散發出一股沉靜的氛圍吧)

在車站隨處晃晃後立馬要前往今天的重頭戲-崎頂子母隧道,原本google map計算需要走半個小時,讓下午在台北還有個約的我默默小緊張,不斷督促自己要抓緊時間,孰不知隧道拐幾個彎就到了,真的是白操心了。

IMG_4108.JPGIMG_4112.JPG

(出車站之後立馬向右拐,朝著上坡走就可以看到子母隧道500m的指示牌囉,接著沿著木棧道一直走不出,10分鐘就可以看隧道入口了)

崎頂車站有滿多小景點的,像是崎頂觀景台(又叫老衢觀海)、子母隧道、崎頂文化公園等等,其實就是順順走都可以經過的,至於能夠停留多久就因人而異了。

「景點」兩個字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,有時候特地規劃前往,反而無法感受到網路上大家分享的樂趣,甚至會覺得有些無聊;反而那些隨興而至的地方,因為心境、步調不同,卻仍刻劃出屬於自己的回憶。

IMG_4114.JPGIMG_4115.JPG

(在前往隧道的路上記得放慢腳步,回頭望你會發現令人驚喜的樹上看台,還可以遠眺車站,聽說這裡是觀看夕陽的好地方,可惜這次無緣等夕陽了)

綠洋洋的大自然真的會讓人打從心底開心,比起冬天我真的比較熱愛夏天,感覺只要被太陽曬一曬、流一流汗,整個人好像就又活了過來了。走在木棧道上,不時耳邊會傳來火車轟轟轟經過的聲音,眼前映入的就是傳說中穿過去會變成豬的神隱少女隧道XD

IMG_4209.JPG

崎頂子母隧道其實是日治時期建造的,距今已經將近有89歲了,兩個隧道長度分別有130.78公尺及67.48公尺,是台灣唯一一個兩座相連的雙軌道隧道,兩個隧道在民國62年榮退,但其實結構看起來都還是保存得很完整。隧道的外型趨近於圓形,兩座隧道距離也很相近,因此被稱為子母隧道。

IMG_4140.JPG隧道上的彈孔.jpg

(隧道內部是採洋灰磚(又叫水泥磚)砌成,我一直記不起這個名詞還重複默念好多次。第二個隧道口可以看到幾個彈孔的痕跡,這是二次大戰時,被轟炸機機關槍掃射所遺留下來的,斑白的磚牆也有著自己的故事)

走在隧道裡涼涼的很舒服,每次走隧道都會有很奇妙的心情,先是黑漆漆的隧道,因為看不到前方,若這時候如果又只有自己一個人真的會莫名的害怕;但接近尾聲時,隧道口透出的那道光,會莫名地給人一股力量,讓人想極力想探索那道光會帶來的東西。

IMG_4166.JPG

IMG_4155.JPG

IMG_4157.JPG

隧道的後方就是崎頂文化公園,如果是開車前往的人,從這個方向過來剛好就有個小停車場可以停車,涼亭下有著一家老小吃著午餐,看來天氣好時來這裡野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停車場旁邊有個土地公廟,在這裡可以很近距離地看到火車呼嘯而過,原本我以為崎頂就是個小站,會經過的車班不多,卻忽略了它也是快車會經過的路線阿,只是過站不停而已。

IMG_4175.JPG

就這樣晃著晃著一個早上就過去了,沒有任何目的,用了一個隨興的步調換來了一趟小旅程。踏上返途,明明就是同樣的一段路,卻發現了來時沒注意到的鞦韆跟道路反射鏡,所以說不同的心情真的會讓你注意到不同的事物。

IMG_4219.JPG

IMG_4214.JPG

(不知道這個鞦韆是誰建置的,但用的是車站的座椅,整個就很融入這裡的人事物)

再度回到崎頂車站,同樣已經高齡89歲的車站仍然堅守他的任務,帶給過站的旅人平靜的心。

IMG_4223.JPGIMG_4225.JPG

我把這類簡單的招呼站跟最簡單的人心畫上等號,因為單純的相信過客,所以沒有設置站務員,出入站的旅客自發的購票刷卡;出入口看不到逼逼逼的柵欄,就是這樣的單純才讓人不自覺地放慢腳步,好好享受這得來不易的漫步。

IMG_4226.JPGIMG_4227.JPG

我很喜歡這種一個人的小旅行,不用想太多,不用在意太多,只要跟著心走,太陽會把你照亮,微風會把你吹醒,汗水會幫你帶來新的力量,讓你再度有活力迎接明天。

IMG_4199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